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振宁先生读《孟子》 [复制链接]

1#
杨振宁先生读《孟子》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日,年逾古稀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宋晓梦专访时,谈及这样一段往事:“一九三四年我念完初一,暑假我父亲(杨武之,一九二三—一九二八年先后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九年秋,始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一九二二—一九二七年,在芝加哥大学研读历史、哲学,获博士学位,时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叫做丁则良。……我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学馆我父亲的办公室里,然后丁先生也来,教我一两个钟头的《孟子》,这样持续了一个暑假,跟第二年的半个暑假。一个半暑假里,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 《孟子》里头有很多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试看,一位闻名世界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位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继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先生,几乎完全超出了如今超多重理轻文者的想象,当他回顾六十多年前的暑假生活时,一不谈数理化,二不谈外语,三不谈学小提琴、钢琴等,断然肯定:少年时学习、背诵《孟子》练得的“童子功”,对他“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远比父亲当年“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相信杨先生之所以能在理论物理研究中取得举世瞩目且影响深远的成就,必定得益于他非凡的思路。而这条思路的“修筑”,显然多得益于熟读《孟子》。

如今,在以应试教育见“长”的中国,每到节假日最累的人往往是中小学生,他们要补课,他们要“培养特长”。请问那些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或报名进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的家长们,是否认真考虑过,你的孩子到底学点什么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教更合适?顺便提醒那些鄙视文科的理工科学生,你们是否应该“浪费”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点点文科的经典?《诗·小雅·鹤鸣》中有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