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我爸是李刚”成为时下热语,各路豪杰以此为素材,铺展意境,广发李白东坡之诗风,填词作赋,你方唱罢我登场,蔚为壮观。诸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爸爸,是李刚”之类新作,此起彼伏。另耳闻一曲《我爸是李刚》,纷呈不断。
诗词中的光鲜人物李刚的公子李启铭,万万也没有想到,他的这短短数语,竟有如此神力,震撼了网络,也震翻了其父,最后李父挤泪泣语,低首谢罪天下之人。
神采飞扬的李启铭,在象牙塔内飞车撞死撞伤各一名女学生后,欲驱车逃逸被人围截,陷于困境中的李启铭,大吼一声“我爸是李刚”,意欲解围。他料想抓他的人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放他一马,很不幸的是,佛老爷这次被曝光不灵验了,没法买单,结果事情弄大,他企图扬长而去的美梦也泡汤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匡城落难的那一幕,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陷于陈蔡之间的匡城,匡地的老百姓误以为孔子是大盗阳货,欲聚而击之,众弟子拼命解释仍难解围困之局。老百姓气势汹汹,形势极为危急,如果没有解救办法,孔子和众弟子极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孔夫子是极有涵养之人,遇事并不慌乱,围困多日后,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书简和竹琴,席地而坐,抚琴弄曲,开卷铺文,从容不迫,神闲气定。匡地民众观之顿觉惊愕,这位先生竟有如此修养雅趣,料定不是粗野大盗阳货了,遂骤改容颜,礼待孔子送其出境。事后,孔夫子大发感慨,“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正是因为有一股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即使深陷绝境,孔子仍能从容自处,潇洒自持,最终成为万圣先师。
今日之中国,今时之社会,遥去孔子时代已两千多年,理应拥有些慎言谨行的行为自觉,国民也本该多些斯文的涵养。可惜的是,崇尚知识与文明的古之风范,在今天并未大放光彩。相反,金钱本位与权力本位的价值观念,早已在世俗社会大行其道,趋之若鹜者,如过江之鲫,即使是洁白的象牙塔,也难免蒙尘受污。
让我关注的,不光是这句流行网络语引起的广泛影响,从这里面也可以透露出小霸王和大霸王们的话语方式,霸王们讲话自然与众不同:颐指气使,自命不凡;讲话总有理,有权势在,没理也有理,权势就是理。不然网友们也不会如此戏谑“我爸是李刚,李是李世民的李,刚是金刚的刚”,前一句道明身份背景,后一句彰显霸道野蛮风采,煞是威武。俗话讲,“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不一定正确,但多少也可以折射出其父在家身体力行为父教子的光辉典范。
德国当代大哲哈贝马斯先生于三十年前,写就名著《交往行为理论》,在书中,他谈到遇到冲突时,人们应诉之于文明对话和交往理性,而这有赖于语言和逻辑的合理使用以及交往主体自身文明修养的展现,借助金钱背景炫富持势抑或依仗民赋重权依势霸道,本是对文明和公权的亵渎,亦是缺乏文化涵养的表现。小霸王大霸王之流,平时讲话想来是别有一番格调的,权势一摆,身份一显,出了问题,你又敢怎么样?事实上,做为权力持有者,此种作派只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玷污自己的身份,抹黑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这种人,平时估计也是不读什么书的,更没有什么人民公仆服务人民的宗旨观念,如果有时间,买本温总理的《温文尔雅》回家好好读读,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这个社会,权力膨胀、金钱驰骋,最缺的便是社会文化资本的积累,这也是哈贝马斯先生极力推崇的,我想,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一个有格调的时代,这类事情也许会少却许多,即使发生也不至于引起今日如此广泛的共鸣和震动。
据悉,欧洲的芬兰是教育文化办得极好的地方,有文化的教师学者甚至拥有比总统还高的声誉,人们普遍以追求知识崇尚文化当上教师学者为至高荣耀,作为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相反,古之尊师重道的传统正逐渐让位于权力和金钱,如果遇到此类困境冲突,更多的人诉诸文明对话和合理交往,抑或多一些孔子般的“斯文”之气,我想,老百姓也不至于会纠结不放依依不饶,李父也不至于在全国人民面前泣泪横流,斯文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