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希腊理论教育 [复制链接]

1#
公园前384年,亚里斯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所以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亚里斯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二十年。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在那建立了自己的学派“逍遥派”。
亚里斯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也是他所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本身可培养人的良好性格,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应学习音乐。音乐没有功利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陶。亚里斯多德主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亚里斯多德重视后者。音乐是自由和高贵的学科,可使人心灵娱乐,陶冶性情,且有助于理智的培养。除了通过音乐来实施道德教育外,还有专门的道德训练。
亚里斯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例如公正、节制、勇敢等。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其中习惯的养成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14—21岁主要是对年轻人进行理智灵魂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的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亚里斯多德的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