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先哲——“至圣先师”孔子 [复制链接]

1#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幼年学“六艺”,十五习礼乐,中年创办私学,献身文教,后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主要思想包括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主张涵盖了礼、仁和中庸。“礼”即要求人们以“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在政治上主张以德和仁治理社会,还认为应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中庸”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佳体现,主张“和而不同”,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认为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另一方面,在教育方面认为,人们不论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在教育方法上主张采用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方法。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基础。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思想中受到了启发。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吸取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