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
知行是两件事,但只有统一起来,才能得到真正的认知。如果没有行就无法得知,如果没有知所谓的行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知与行不分先后,知、行在时间顺序上是一致的,是一同获得的。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子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
见到好色时是知,喜爱好色是行,见好色与好好色是同时发生的。不可能先见到好色,然后后来才对好色起了喜爱之情。在判定色为好色之时就已经起了有了喜爱的心思。而人一旦见到色就能判断是否为好色,这是人的本能反应,是人之本性。人之本能无法抗拒,不能够去主观控制在见到色的同时不去判定色之好与不好,所以是否好好色必定在见好色的瞬间就能知晓。
恶恶臭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已经知道自己身处在恶臭的环境之中,但是因为鼻塞的原因无法闻到恶臭,就不可能去厌恶自己所没有闻到的味道。没有闻到恶臭就是没有实现行,所以无法去知,无法去厌恶这恶臭。换一个角度来看,已经有了知,但是没有行,所以这知也并不是真正的知。
“知饥,必已自饥了。”
自饥是行,知饥是知。自饥时才能知饥,知饥必是自饥了。自饥与知饥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自己饿了才能真正感觉到饥饿,感觉到饥饿的时候就已经是知道饥饿了。知道别人饥饿,并不是自己感受到的饥饿,并不是真正知道饥饿。知、行是统于一的。两者不可分离,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寓于行中的知才是真知,寓于知中的行才是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