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的伦理 [复制链接]

1#
儒家是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崇尚等级制度和用三纲五常来维护统治的学说。主张“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 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
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核心。
儒家与道家同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道家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非后世腐儒可比。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