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家《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道德经》:上德无为(读卫),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又以为也。

道、德、仁、义、礼。

仁者非慈。道为原始,德配太初,仁括阴阳。而至于慈?多为(读卫),多顾,多柔,多偏。是以自古先贤乃有“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慈不掌兵之论。

仁,道德之下,亲近、亲和。人伦孝悌,自然无为(读卫)。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仁义非慈,非虚,非名;无为而无畏。

真正仁义不仅包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类大仁大义。也包括亲善、亲和,孝悌!等等这类的,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人情、礼节。

我们是华夏后裔,那什么叫华夏——华服衮冕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亲善、亲和,孝悌,和德!皆道,皆理,皆礼

围三缺一是仁;穷寇莫追是仁;有理让三分,凡事留一线,共和、共赢,一样是仁。

人敬还情,礼敬还礼;惩恶扬善,扶弱祛恶是义;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盗亦有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义。
分享 转发
TOP
2#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的特点是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