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作用
1、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礼仪就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心理愿望,同时又普遍存在如何适应社会的心理困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 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如何待客、如何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懂得如何同周围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中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这样不仅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2、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知书而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而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准也达不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礼仪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礼仪还能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使之符合礼仪的规范。[2]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
3、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礼仪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情感内容。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和应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亲社会情感的培养,让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世界,增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意识淡薄的现象,利用礼仪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有意义而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