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人”的认识上,老子的学说揭示出人处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第三状态——人生的弯曲状态。在强权与暴力横行的乱世,几乎每个人都无法正常地生存下去,人们又不能甘愿选择死亡的命运,于是便有了这种介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弯曲生存状态。 这种状态只能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关于这一点,处于政治强势的统治者是心知肚明的,否则道家思想也会像管子、墨家思想一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老子似乎为不幸中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自由之路,然而,历史证明中国人从道家文化那儿所得到的只能是虚假的意志自由。
如果说,儒家文化使中国人的肉体变僵,那么,老子引领的道家文化却使中国人的心灵变僵。
无论是“肉僵”,还是“心僵”,都是一部分中国人对于强权之强、暴力之暴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有至上神崇拜的民族世世代代只需匍伏在同一个神面前,而中国人却需要跪拜在人间的每一个王——甚至是每一个权贵面前。因而,中国人的腰杆自然是很难挺直起来的。
对于老子及其学说,我常常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每次研读老子学说时,每每得出一个结论,我常常会在肯定之后又去否定,否定之后又去肯定。这与我们对于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完全不同,我们常常不能坚持自己对于老子及其学说的观点。
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子是谁?为什么会有老子这样的人存在于中华大地上?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产生道家文化?当下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老子学说?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确实不是一个好的社会。在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面前,中华文明华美的幻像破碎了。如何在层层瓦砾之上重建新的中华文明,是很多中国人都在思考的大问题。
然而,对于那个时代的老子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不美好的——不仅看不到世道能够变好的迹象,而且整个世界仍在沉沦与毁灭之中。
中国文化的早熟就在于她很早就在“天”、“人”之间就找到了第三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如德、道、仁、义、礼、法、兼爱等。本来这条路的“路权”应该归属“上帝”之类的“神”,但由于中国式的神权已经被人间的王权所取代,中国式的人文思想于是都围绕着王权专制主义这个核心来展开,结果便形成了以儒、法为代表的贵族思想意识形态,与之相对的形成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平民文化思想意识形态。
几乎所有的中国思想家都认为古比今好,道家思想也不例外。处于混乱无序的历史歧路,中国人应该如何活着?在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斗争中,道家文化却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老子认为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误的发展方向,人们的思维方式应该回到一切问题最初之所以发生的元点来重新思考眼前这个世界。人欲是众恶之源,王权专制主义无休止的贪欲是中国社会陷入混乱的历史根源,只有节欲、去欲,才有可能使社会恢复到良好的秩序之中。从一定程度上说,老子的学说就是为了解构乱世中的中国文化,仿佛是告诉苦难中的中国人必须回到历史之中,回到自然之中,回到人类思维的元点,才能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在苦难的社会现实面前,老子的学说代表着儒家学说的反题;是深受压抑的被侮辱者的宣言,是一个庇护天下弱者的精神避难所。老子学说的主要部分着力于解决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问题,试图寻求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共通的本质。他的学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本体论哲学的基本特色,学说中带有某些原始思维的毒素。
在关于“人”的认识上,老子的学说揭示出人处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第三状态——人生的弯曲状态。在强权与暴力横行的乱世,几乎每个人都无法正常地生存下去,人们又不能甘愿选择死亡的命运,于是便有了这种介于生存与死亡之间的弯曲生存状态。
这种状态只能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关于这一点,处于政治强势的统治者是心知肚明的,否则道家的思想也会像管子、墨家思想一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老子似乎为不幸中的中国人找到了一条自由之路,然而,历史证明中国人从道家文化那儿所得到的只能是虚假的意志自由。
如果说,儒家文化使中国人的肉体变僵,那么,老子引领的道家文化却使中国人的心灵变僵。
无论是“肉僵”,还是“心僵”,都是一部分中国人对于强权之强、暴力之暴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有至上神崇拜的民族世世代代只需匍伏在同一个神面前,而中国人却需要跪拜在人间的每一个王——甚至是每一个权贵面前。因而,中国人的腰杆自然是很难挺直起来的。
道家学说很难影响本已无欲的下层人民,这是道家学说难以影响下层人民的根本原因,也是道教不能成为全民化宗教的根源,这也是道教与佛教的根本区别。中国人是从宗教、哲学与政治三位一体文化结构的变化中感受、领悟道家思想的,因而,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塑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礼坏乐崩的现实,让中国人过早地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代价。道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过于老成世故的民族性格。道家文化积极性的一面堪称“伟大”,其消极性的一面几乎与邪恶同类,甚至到了助纣为虐的地步。在社会越发走向沉沦的历史关头,不少中国人却能在道家文化的“指引”下,任凭阴风四起,却能坐看潮起潮落。
在一个理性正在解放的中国创世纪竟然会出现那样“大彻大悟”的弱者,他假以智者的形象,创立了一种代表弱者命运的悲呛呼声!它对中华民族灵魂的扭曲程度,绝不亚于儒家文化!在强权政治压抑下的中国人无法实现自我意志的超越,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我的真正面目,从而不得不有意识地变得愚昧起来,有意识地呈现出不思想、不作为的状态!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似乎一切都是必然要发生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都无法耸身一摇,跳出来看看自己?恰恰是因为中国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深锁在中国社会存在必然性的链条中,而这链条总是以军事实力为政权基础,承载着残暴的刚性存在的国家机器为背景的!
为什么说老子学说是体现弱者意志的精神庇护所呢?列宁指出:“(农民)的自由不过是破产、饿死……新的恐怖而已。托尔斯泰如此真切地反映着他们的情绪,甚至把他们的天真,他们对政治的疏远,他们的神秘主义,他们逃避现实世界的愿望,他们的‘对恶的不抵抗’,他们对金钱势力的无力的咒骂,却都带到了他们的学说之中”(《马恩列斯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05页)。从老子学说所反映出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都是消极的,是被凌辱者的心灵表露——把他们受到摧残的心灵撕碎,再让那些和他们处于同样命运的人们去渴饮这杯人生的苦汁!
儒家学说为自然人提供了信仰的功能,但是,一旦他们之中有一部分觉醒者脱离了儒家学说所能影响的范围,那么中国式泛宗教体系就不能形成。道家学说正是为达到一定思维水平的人们——主要是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信仰的功能。儒、道两家虽然各自自成一个系统,但却可以兼容。一个人既可以信仰儒家学说,亦可以信仰道家学说,彼此相得益彰,此所谓“内圆外方形”。待佛教传入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之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再也没有生气了。社会意识再也无力反作用于以至于阻止中国政局的腐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教和谐共存,新的思想再也不能出现。往往新生事物尚未出现,就被扼杀在摇篮中,终于导致中国二千年的缓慢发展。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是惊人相似的。不同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为了占有河流、城市、土地和人民,不断地发动战争,正如柏杨先生所说的,中国历史上几乎每年都发生过残酷的战争!
老子毕竟是现实中一个渺小的人。也许他一辈子怀才不遇(试想一下,一个人头脑里装着老子式的“无为之道”,而且又真的践行“无为之道”,他必定一事无成),虽然思想深刻,但活着时就已经“不知所终”。老子思想显然是有悖于社会现实的,因而老子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只能在幻想王国中寻求人格的独立。它像鸦片一样毒化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成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宗教信仰。在这样的庞大的社会结构中,中国知识分子无法起到新思想的创立者、传播者和不合理社会思想的改造者的角色。他们不再思想,如同一具具毫无生气的僵尸,他们的灵魂中于是不再有称得上活性的东西!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现实世界里也许只能算是一个渺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