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会和谐对大学生的要求 [复制链接]

1#
      和谐是一种美,希望能帮助你 和谐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是一种恬静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曾提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中国古代文人研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亦是一种和谐之美,戏水游鱼旁的蝇头小楷所完成的恰是点睛之笔,它们讲究各种才艺融会贯通,如苏东坡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齐白石,书法家、画家;而且艺术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们在和谐的境界中被艺术家信手拈来,相互补充,彼此增色而浑然天成。正是这种艺术的和谐成就了这些艺术家,更是成就了中国各代文学艺术永不褪色的魅力。
如今,在21世纪,我们更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如师生关系: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相敬相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如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之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交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决不是什么空口号,它所号召的“和谐”恰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细节之处的,譬如排队礼让,互帮互助,勤俭节约,这些最平常的生活锁碎,却从小见大地成了和谐关键。和谐之美,雅俗芳赏,而又具有着屹立不倒的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社会的彼岸前进。
当第一束阳光从美丽的湖面折射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社会的乐章终将奏响
分享 转发
TOP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而我国未来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到主人翁的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
(一)民本意识。重视培养自身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努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二)民主法制意识。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体现民意、保障民权的观念和素质,培养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素质。
(三)公平正义意识。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义。
(四)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
(五)自律清廉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廉洁意识,为我们的国家造就出具有清廉之风的新一代后备力量。
(六)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后果,选择对子孙万代有益的价值取向。
TOP
3#

   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滥觞于尧舜时代。《尚书》就有“协和万邦”、“燮和天下”的记述,《周易》中也贯穿着“天下和平”的政治理念,反映着中国上古时期人们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协和”、“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对国家社稷安定繁荣的无限期望和对万邦归顺、诸侯称臣的和谐天下的向往。春秋初期,管仲明确提出“和合故能谐”的和谐观念,不仅具有引导国家政治的社会意义,这种推及家庭伦理,倡导父母、夫妇“不失其常”、“中和慎敬”的和谐思想,在客观上也为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价值观的实现,敷设一条从个人、到家庭、直至社会的基本架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