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庸之道“中和、中道” [复制链接]

1#
达到一种适当的“中和”就是达到中庸思想的目标。它既包含着“中和”的思想,又有“中道”的含义。当我们的情绪表情隐藏于我们内心的时候的这种状态就称之为“中”,当把这些情绪表情无一遗漏的全部释放出来并表达的刚刚合适的时候就称之为“和”。“和”是维护世界的保护膜,“中”是维护好保护基础并往前进步的关键,如果能达到这两者兼容的境界,世界就会给与我们一幅和谐融洽的局面,天地就会自寻其位,世间万物就会自然而然的发展。子思对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了完整的概括和总结,他把其归结为“致中和”。“致”就是及至的意思,“致中和”也就是说要把中和发挥到极点,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中庸思想认为要想达到最佳层面,“诚”是必不可少的,是极具推动效力的。所以中庸也高喊“至诚之道”。在这其中就包含着“中道”概念,是中庸思想的最终想要获得的一种境界。“中和”“中道”是中庸思想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要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的话, 用诚和用和其是就是一个意思,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所以“中道”和“中和”这两者也没有什么差别可谈,就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而已。 “诚”这一概念在《中庸》中占据了很多的篇幅,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说什么是“诚”。所谓诚其实就是自然而然的自我形成,然而得道也是自我发展、顺遂规律完成的。万物只有保持这种诚才会有始有终,否则不称之为完整,这就是君子之所以把诚作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的原因。道,是需要自己去发挥的,而诚是由自己去完成的,诚对于世界万物是至关重要的,它出现于事物的每一处,诚要是不存在万物就无所谓存在了。所以说,君子要以行为的真诚作为其最宝贵的财富。
“诚者,非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知也”通过“明成”,这是有利于学习和教学的方式,能把“诚”运用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即 “至诚之道”,也就是达到了最高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