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 “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与义相连,“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惟义所在。”两宋以后,忠义是宋儒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但主要是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是跟本的思想。所谓忠,说白了是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桃园结义的誓词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但在民间“义”还有知恩图报的含义。罗贯中所倡导的“义:兼有上面两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