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维中的师道 [复制链接]

1#

《大学》原为《礼记》第42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进去,编次章句。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顿,分为“经”一章,“传”十章,以为,“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载上去;“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先生记载上去。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以为:“《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二程百般褒奖鼓吹《大学》,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因此,《大学》被以为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上去的遗书,是现代大学的教科书,是儒家对于教育的纲领性论著。



《大学》仅有2000余字,文字精短,思维深邃。《大学》的思维个别被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二者亲密联络,是一个无机全体。《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构成了《大学》的根本思维。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八条目”是完成“三纲领”的途径。十章别离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出解释。



“明明德”,是指弘扬黑暗正大的品格。



“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



“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基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



“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正心”,就是端正本人的心理。



“修身”,就是加强本身涵养,进步本身素质。



“齐家”,就是治理好本人的家庭、家族。



“治国平天下”,是议论管理国度的事。怎么管理国度呢?首先要作表率。本人厌恶的,不加给他人。失去众人的支持就会失去国度,得到众人的支持就会得到国度。



《学记》:教学相长



《学记》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述《礼记》49篇中的一篇。《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干,内容丰盛、精辟、深入,被以为是中国和世界第一部教育典章制度专著。



《学记》写作于战国早期,据郭沫若考据,作者为孟子的先生乐正克。《学记》次要阐述了教育的作用、政策、制度、办法等。初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停止了片面总结。它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准则和办法,至今仍有主要的自创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