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信
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可以说是个带根本性的范畴。孔子讲:“信为人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说明信在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地位。那么信是什么呢?就是诚信、信用。要讲信,在整个社会构架中树起信用体系。在辅之以法律法规严惩不讲信用的人和事,整个社会形成相互信任,诚实无欺的和谐局面。讲信还要有诚作前提、做基础,诚是一切行为的推新力量,有了“诚”,做任何事情便能坚持到底。诚就是真心诚意,真心实意。要建立信用,一定要先真诚,真诚的人,守信才不会勉强。
“信”:诚信、信任。《说文》:“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