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的起源 [复制链接]

1#
中国向有“礼仪之邦”之誉。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至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均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曾有学者认为礼与中国文化同义。正如冯天瑜先生所言:“从一定意义言之,一部中国文化史,即是一部礼的发生、发展史。”(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关于礼的起源,有“礼源于宗教”、“礼源于对人的欲望的抑制”、“礼源于商品交换”、“礼以义起”、“礼生于理,起于俗”、“礼源于人性”等多种观点。但导致礼的雏形出现的直接因素,当在人们的饮食行为。(参见姚伟钧《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儒家经典《礼记》认为,礼发韧于饮食活动。《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始于对鬼神的祭祀。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界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周易·序卦传》也讲:“物富然后有礼。”可见,原始礼仪是在人们的食物丰富之后,再从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的。
  “礼”字的原意是把食品放平这一食器是供奉给神的意思。正如王国维在《观堂集林·释礼》中所说:“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曲苦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又如古代的“鄉”字,春含义为鄉人共食。后来才把在一块共食的人群称为“鄉”,民即推演为鄉党、鄉里的“鄉”。由此可以看出,《周礼》中的“乡饮酒礼”当是从原始社会的聚餐饮食活动中演化生成出来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