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信用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信守合同,关于这种说法大家都非常了解了。第二种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用,比如,你去看医生,本来你没什么病,医生却给你开了一大堆补药什么的,吃了没什么用,不吃还不行,被大夫忽悠地够呛。第三种是为别人利益着想的信用,比如,你到一家饭店吃饭,你是第一次来,不知道这家的情况,你点菜点多了,服务员会告诉你,你多点了,吃不了,这是出于对你利益的考虑的信用。
读来觉得非常有道理,我回味了一下,把信用给总结成两大类,一类是制度信用,比如,可以通过法律规章对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一类是文化信用,它是一种制度约束之外的补充,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的时候更体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信用文化。同时,它也是信用建设追求的目标。
信用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无一不涉及于此,我们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信用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着力培育与市场相协调的信用文化,这是增强我们竞争力的根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