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仁,义,礼”,孟子云:“仁,义,礼,智”,董仲舒完善道:“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中华义理经典,自古至今,共领风骚数千年,从不黯然失色。
1.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深刻阐述了仁义礼智的精髓。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
2.哲学上说,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那么,精神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内因,学习中华义理极为必要。
3.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是最为关键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社会上许多有知识的人还是缺乏一颗仁爱之心,要么追名逐利,要么贪生怕死,人性冷漠,甚至于泯灭。大多数人早也对“见死不救”,“幸灾乐祸”处之泰然,失去同情,更不谈得上能出一己之力。
4.虽然一直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当今社会这句名言似乎变成了不孝的借口。就算常年工作在外,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国家没有节假日,中秋,五一,国庆,为什么不能抽个时间回家看看呢。你可能想见家中父母在门槛边祈盼你归家的身影,你可了解年老的父母也会孤独寂寞。
[em24][em23][em22][em22][em23][em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