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反省 [复制链接]

6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真能像曾子所说的做到“三省”:在为人谋划事情的时候,反省自己有无私心;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反省言语有无虚妄;在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反省有没有按老师的教导去身体力行,那这个人就很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随波逐流,堕落而不知。
只有不断地反省自身,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把身边的人向好的方面加以引导。
TOP
62#

中国著名的学者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一次,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会做一些平凡的事情,包括平凡的工作。这时候,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环境,他就不可能认真去反省自己,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省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成功就一定等着你们。
TOP
63#

中华民族的崛起终究是廉耻感拯救出来的,知廉耻而崛起,知廉耻而振兴民族。知廉耻者为革命抛头颅,知廉耻者为民族洒热血。不知廉耻者胆敢卖国,不知廉耻者胆敢出卖道义,不知廉耻者向往西方天堂,不知廉耻者以吞噬百姓血汗为自乐,不知廉耻者为荒淫而某道,不知廉耻者为尖酸刻薄,甚至恶毒的诅咒的行文而坐如针毡,不知廉耻者为百年前的死者而惶恐....

    再看当今,和鲁迅压根就没照过面的君子们有的打起家开始就靠研究鲁迅而起家者,现在也切低的开始仇恨起鲁迅来,莫非鲁迅在未死前就挖了他家的祖坟不成?纳闷之下追寻因果,终于有点明白了,鲁迅恶毒的笔杆下,把廉耻和道义早就分开了,因为他骨子里的逻辑就是廉耻比道义还要重要。

   实质也是这样、当我们连什么是廉耻都不知道的时候还有什么道义可谈?

TOP
64#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孔子日“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觉得一天三省没有时间,那么一天一次,二天一次也可以,反正要记得时时反省就行了。
TOP
65#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或许,我们不需要每天这么多次地反省自己,但是反省是必要的。我们习惯了人群,习惯在有人的地方,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谈论自己每天,或者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者争对某一件事情各抒己见。习惯了有同学、朋友在旁边的气息,一旦离开,当偶然脑中想起什么,转头吐出几个字时,突然发现旁边空无一人。那种失落感便会突然跑出来萦绕全身。但是其实,很多重要的决定是需要独自一人决定的。以前,有父母在身边帮忙打点一切,可我们总要学会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出来,去过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一旦长大就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父母也是,为了我们的成长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为了我们放弃了许多享受生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的机会。当我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一片土地,他们就不能不放我们飞了,相同的,我们也应该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当我们学会独自一个人,学会独自一个人待着想事情的时候,我们已经长大。很多时候,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天马行空想很多事情,平时在同学朋友之间不曾提到过的,想到过的。在与人为伴时,大多时候是热闹的,只有当自己独处时,才能真正冷静的思考,沉淀下来,做出适合自己,自己想要的决定。而一个人的独处在我看来就是对自身的反省,对自我的一种完善过程。反省,更多的是一种善待,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嘈杂的人群中呆久了,需要跨出那个圈,站在外面,圈里的一切便洞若观火,在某一个瞬间某一个人身上或许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影,心里的声音会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以后。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加丰盛,活得更有意义。

TOP
66#

中国著名的学者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TOP
6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那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古代的廉颇处处与自己的同事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有不与计较的宽大胸怀。当廉颇听到蔺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和”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因为廉颇的反省,让他的品性得到了升华,让他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这种反省使人自然轻松,放弃错误的锁链,从而走向成功。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在创作时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反省自己:虽然打破了一个碗事小,但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会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这种精神感动,更加信任韩愈,成为至亲至信之人。
由此看来,反省能让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若人人如此,我们的世界岂不美好?
    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由于落后,中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如今,我们的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反省,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谁复为柳暗花明。反省既有如此至魅力,经常反省,不亦乐乎
TOP
68#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一次,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事实上,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抱怨不是一个好习惯。以前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么多的缺点。自从有了“镜子”,加之终于肯静心反省自己,才明白有些时候自己是多么让人难以容忍。

  狡辩其实是为自己找借口。终于意识到当我在为自己巧妙的辩解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推卸责任。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确是不需要理由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事事变被动为主动。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去做什么,而是自己发自心底要去做的。不是为任何人,不是为应付,只是因为自己知道要做。自己的事情就无法再找借口,逃避责任了。

    任何时候要保持努力,不能放松。要相信别人的故事,要时刻激励自己,要有目标,要有一颗积极的心。

TOP
6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贤者就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内心自我省察。人能够改变过错,善性就会日益增长,恶性就会日益消减,只责备自己的人,同时可以培养别人的善德,只责备别人的人,恰好用来助长自己的恶性。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天都反省自己,有过则改过,无过则加以勉励。我们每天都在做事,行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就要不断地反省。

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反省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进步,就要不断反省。每一个人都需要反省,一个组织需要反省,一个团体需要反省,一个政党也是。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虚心地学习,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TOP
70#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更找不到没有犯过错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犯了错能改就是好事,但有些人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却没去实行,那反省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一个人不但要会学做人,更要会犯错时自己反省,检讨,并确实做到。

   反省是成功的基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哪些足迹印证着我们的成长。然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如果做不到反省,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愈陷愈深。因此,反省是成功的基石。反省,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

   反省让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的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承认错误,于是自欺欺人,从不反省自己,坚持自己才是对的,因为他害怕丢面子,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到你至亲的朋友也会弃你而去。

   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作为中国人,谁都不忘近代屈辱的历史。由于落后,中国贫穷积弱,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外国列强宰割。今天,我们反省自己的过错,不再闭关锁国,于是我们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如今,我们国家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果日本也能深刻反省当年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那一衣带谁的中日邻邦,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反省可以让一个民族复兴,让世界和平永驻。
TOP
71#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中国,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父母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无以利的。因此,以本人观点,孩子教育应结合中西方各长处,特点施以“管教”,而且年轻父母应尽自己所能,亲子教育孩子,不应托管给老人。随着孩子一同学习,成长,这才是人生中精彩、重要的一课。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做合格的父母,要把生育、养育、教育子女三者融为一体。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和最长久的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子女的重担。《父母的反省》书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观点,非常值得父母们牢记于心——
TOP
72#

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 ——彼得•巴勒
  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布朗宁(英国)
  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 ——拿破仑(法国)
  只要你发现自己是站在多数人的一边,那就是该停下来反省一下的时候了。——马克•瓦恩加德纳(美国)
TOP
73#

在人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反省,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与青年人无缘,青年人就是要敢闯敢干,勇往直前,其实并不尽然。反省是不分年龄的,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反省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实际上,反省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重要性: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

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反省归根到底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歌德曾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 年轻人,除了要善于反省,还要善于将反省的思考付诸实践。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TOP
74#

在人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反省,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与青年人无缘,青年人就是要敢闯敢干,勇往直前,其实并不尽然。反省是不分年龄的,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反省对于任何年纪的人都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实际上,反省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重要性: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

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反省归根到底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歌德曾说:“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 年轻人,除了要善于反省,还要善于将反省的思考付诸实践。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TOP
75#

反省,原为唯心主义哲学概念,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后来泛指对某些事物或过程的重新回顾和认识。人之反省,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种文明程度和个体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古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检讨”和“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谁都知道,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业,是追求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伟大理想的事业,因此是不容许随意发生错误和问题的事业。要做到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就要学会预防错误,绕过错误,那么办法是什么?其一就是反省。只有经常不断地反省,科学地反省,把反省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会实现以上目的反省是由问题而引起的,当人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面临教学中的困惑时,当人们有了对排解困惑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和需要时,人们就有了反省的要求。

反省所针对的问题不是以一种给定的方式摆在实践者面前的,而是产生于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境中的。因此,实践者的反省包括了实践者的某种形式的试验,在这种试验中实践者需要自己“设定问题”、分析问题情境,并从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境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本质上来说,反省需要实践者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构情境、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