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在《论语》中,义作为衡量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又具有与礼同等的重要性。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从现代法文化价值角度看,此君子四道中,义道的理论意义值得今人高度重视。义不仅仅是一般的道德准则。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政治行为准则。义与统治行为和民众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义道和仁道、恕道都是政治统治所必须坚持的正道。政治统治应当徙义向善,实行仁政。“闻义不能徙”是孔子所忧虑的事情。
《论语》言义多与言利相关。先义后利和重义轻利是《论语》义道的一大特点。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利义关系问题上,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这是仁义之人与势力小人之间的区别。从理想追求方面看,求义与求利是不同层次上的追求。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并不反对讲利。他主张在坚持义道原则的前提下讲利。“见利思义”和“义然后取”是得利的重要条件。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以义为质,不义不取,这才是儒家义道的真实含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循义道、求道义才是志士仁人的崇高理想追求。所谓后利轻利,正是相对于先义重义而言的。“行义以达其道”,要求做到不义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