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文化灿烂的时期,同时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朝秦暮楚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迫切需要的是一位君主来兴仁义之师,让他们看到希望。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利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霸业。他平衡诸侯之间的力量,使大规模的战争的以了避免,也使弱小的国家免于侵略。因此同时他也制订了一些规则让诸侯们来遵守。这些规则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广大的劳苦大众以实惠,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希望。尽管不少人认为在农业社会中给予农民以保护来巩统治志的基础是不得已的做法。但齐桓公终究是被视为了一位仁义之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最后一次聚集诸侯于葵丘。与会者中来自宋国的国君宋襄公对齐桓公的霸业是心慕不已,便问其如何成就霸业。齐桓公笑道:“仁义二字”。此后宋襄公便将仁义视为成就霸业的法宝。十三年后,宋楚俩国发生了有名的泓水之战。本是占有极大优势的宋军却差点全军覆没。原因便是宋襄公以仁义自居,在楚军渡河时按兵不动,同时在楚军布阵时也无动于衷。至死宋襄公也未能想破这其中的道理。理由很简单,宋襄公的仁义始终是挂在嘴边,没有做出任何有利于民的措施。另外,宋国根本无力与强大的楚国相抗衡。这以后,“春秋无义战,诸侯竞交兵。”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霸道的武力取代了王道的仁义而为各国君主所采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 21:23: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