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的定义就是“做正确的事” [复制链接]

1#

仁的定义就是“做正确的事”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多年以来,对仁的解释五花八门。《辞海》里说:仁是一种涵盖极广的道德范畴。《新华词典》里说:它是同情、友爱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将所有对仁的解释拿来比较的话,最后,一定会把自己搞糊涂。我们只是觉得仁是个好东西,比如说某某不仁不义的时候,肯定不是好话。可仁又不是简单的好,比如说某某假仁假义的时候,我们对仁的认识就彻底给混淆了。其实,《论语》的通篇都在阐述什么是仁,何必舍近求远去通过别人的理解来认识呢。先来看看《论语》中以下四段对的描述: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为人孝悌而又喜好犯上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追寻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后道会自然产生。孝悌就是仁的根本。)《论语》第一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将自己克制在礼的范围内就是仁。一旦大家都将自己克制在礼的范围内,天下就达到仁的状态了。追求仁要由自己做起,不能归咎于他人。颜渊问:那具体怎样做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说:我虽然不算聪明,但可以照着这几句话去做。)《论语》第十二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就是仁)《论语》第十二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将五种美德推行于天下的就算是仁了。子张问这五种美德都是什么。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敬可以不受轻侮,宽容可以赢得人心,守信可以得到人的信任,机敏可以建功,恩惠可以领导众人。)《论语》第十七章。


通过上面四段我们可以看出似乎和很多概念有关。第一段中有子的话告诉我们孝悌是仁的根本,可见仁不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是基于前面讨论的那些基本概念的。第二段中孔子将认识礼,而自觉的受礼的制约称为仁。通过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对比可以得知,孔子思想中的知礼就是老子思想中的知止。知礼、知止是人生要得到不殆境界所必须的也是正确的方法。第三段和第四段中,仁又与爱、恭宽信敏惠这些美德联系在一起。于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同一样也是一个衍生概念。仁里面包括对事物的判断,在这一点上也与义类似。但是仁里面还包含着判断之后的行动,比如第三段中的爱人,第四段中的将五种美德推行于天下。简单地说,仁就是做正确的事。《论语》第四章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其原因。审视自己的过错,就知道什么是仁了!)为什么审视自己的过错就了解仁了呢?过错是人所做的错误的事,了解这些错误的原由,就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也就是知道仁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