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仁” [复制链接]

1#

  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孔子的主要思想是,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尽管字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把他们明确作为一种思想提出来,孔子是开创者。不过,两千多年以来,学者们大都囿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解释,把的思想作为儒家的伦理学说。如,近代以来的学者中,冯友兰认为《论语》中言仁处甚多,总而言之,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徐复观认为仁只是一个人自觉的精神状态……一方面是对自己人格的建立及知识的追求,发出无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他人毫无条件地感到有应尽的无限的责任”[ii],李泽厚从血缘、心理、人道、人格四个方面来理解,认为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思维模式[iii]。这种从伦理的角度来解释的做法受了宋明儒学很大的影响,而宋明儒学只是继承了先秦儒学内省和个人体悟的一面,对于先秦儒学外王的一面则忽视了,正因如此,宋明儒学对的解释有不可避免的片面。


  和宋明儒学家所处的大一统时代不一样,孔子所处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社会经济大变动的时代,其时代学术上的特点是处士横议,章学斋认为是诸子思以其学易天下”“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故将推衍其学术,而传之其徒焉。”[iv]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出的,虽然克己的伦理意义,但克己的目的是复礼,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所以,除了伦理的含义外还有深层的政治含义,而这种政治含义才是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规范社会的伦理,而是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该从何处着手推衍孔子思想的政治含义呢?朱熹的做法有启示意义。《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朱熹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v]朱熹将解释为人欲,将解释为天理,从而把克己复礼解释存天理、灭人欲,从这出发,朱熹发展出了新儒家里的理学派。朱熹对的理解进一步的强化了是伦理思想的观念,使得后世学者对的理解进一步偏离了孔子的本意。不过,朱熹的做法说明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思想里的重要意义,理解和解释克己复礼为仁是解读孔子思想的切入点、起点。


  我也把克己复礼为仁当作为理解和推衍孔子思想政治含义的起点。克己,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要克制自己,包括利益、权力等,这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态度,是和那种追求个人私益、不顾他人利益的做法相对的。克己不是无己克己不是没有个人利益,只是反对侵犯他人利益。克己的思想也不同于集体主义,是介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我把它称之为克己主义。有些学者把的思想归结为道德伦理观,依据之一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vi],这是后人曲解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反对的只是不正当的利益,反对的只是不顾他人利益、牺牲他人利益的作法。孔子虽然提倡道德教化,但并不排除功利主义,如,《论语·宪问》载,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舍大取小的功利主义态度。钱穆对这段话有一个精辟的解释,舍小节,论大功,孔子之意至显。”“要之孔门言仁,决不拒外功业而专指一心言,斯可知也。[vii]”


  克己复礼中的,我认为是一种境界,一种人人都不只顾追求个人私欲、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理想社会。进一步说,的社会,还是照顾他人利益、帮助他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实现个人利益的社会。所以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viii]“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不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


  许多人在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往往也把斯多葛学派(Stoics)的禁欲主义称之为克己主义,不过,孔子思想的克己主义与斯多葛学派的有本质不同。斯多葛派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受天命支配,人应该克己制欲、安于天命,因此斯多葛派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服从命运的哲学。而孔子思想的克己主义除了在伦理上提倡修身外,还有明确的政治含义和政治指向性,他在尊重、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克制个人利益的滥觞,不使其侵犯他人的利益,而且进一步要求照顾其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克己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复礼的政治理想。斯多葛派的克己主义是一种禁欲的、消极的人生观,而孔子的克己主义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斯多葛派的克己主义是伦理的,而孔子的克己主义除了伦理意义外,还具有更重要的政治含义。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仁者的本性,也是克己的原因,人而不仁,如礼何?”[ix]如果人的本性中没有爱人的因子,怎么能建立亲亲的理想社会呢?关于仁者的本性为什么是爱人,孟子提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更明确的提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也即是仁政的主张,并提出了具体的政治原则和施政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仁政不同于西方的福利制度,而是一个包含福利思想又高于福利思想的概念。《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问政于孟子,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福利制度只是经济分配领域的一种制度,而从孟子上段话来看,仁政除了涉及经济分配领域外,还涉及刑法、教化等领域。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仁政,但从他的理想社会来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就是他心目中的仁政。提出仁政与福利制度的区别这个命题,主要是为下文的论证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