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孝”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一

。朝堂之上,统治者靠它来培养忠臣良将,维持社会秩序,百姓之

家则靠它保障家庭和谐。儒家说要“以德治国”,怎样才能有德?

那就要从子女们的孝道开始培养。

那么,“孝”究竟是什么?怎样做才算得上“孝”?这就得看用什

么标准了。如果按照古人的标准,“孝”简单的说就是听话,不听

话当然是不孝了,若竟公然反抗,那便是“忤逆”了。所谓“君要

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便是忠,便是孝

。它不但彰显着君与父至高至大的权力,也包含着臣与子何等的卑

微与无奈?而就是这样一种愚忠愚孝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竟然成为

一种精神,千百年来深植于国人意识之中,支撑着国人争先恐后地

去做一个忠孝两全的人。

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坦率地说,它是自上而下树立起来的。随着皇

权、父权(当然还有母权,不过由于妇女地位低下,基本处于无权

状态,也就不在讨论之列了)这两种权威的建立,孝就具有了压迫

性,造就了一大批牺牲品。扶苏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一份伪造的

遗书便可令他心甘情愿地去死,他的愚昧使他的忠和孝毫无价值。

他本应得到批判,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他得到更多的却是惋惜

与同情。

孝道的培养首先要求子女们个个都必须谨小慎微,决不能行差踏错

一步。别说是行为上的对立了,哪怕一不留神说了句不知轻重的话

也是有违孝道的。所以,即使满怀着一肚子委屈,也都只能窝在心

里忍着。但长久这样下去不行啊,憋屈久了精神恐怕是要出问题的

,必须得有一条途径来释放这种不良情绪。这是一条怎样恶性循环

的途径啊?----若干年以后,长大成人的子女们也当上了父母,他

们就可以不再憋屈了,因为这种憋屈从他们执掌父权的那一天起就

由他们的子女继承了。儿子又传给孙子,孙子再传给儿子,儿子又

再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在这无限循环中,中

国人不但培养出了第一流的忍耐涵养功夫,而且同时发展出另一个

副产品---大家都学会了打肚皮官司。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孝的内涵和标准有了大不同。孝不再是

单纯的恭顺和听话,也不再仅仅是针对儿女。今天的孝已然有了双

重标准,它在要求子女遵守孝道的同时也要求父母首先要做到慈爱

、宽容、尊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