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一种美德,我们对任何人都应该要有礼貌。无论在什么场合,礼貌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彬彬有礼,不但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也会得到不少方便。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的木车坏了,一颗螺丝钉掉了出来,他见到路边有一个人在修理汽车,于是走过去说:“喂,借我一把钳子。”那个人望了他一眼,并不理睬他,继续修理汽车。小孩把这件事告诉哥哥,哥哥教导他做人要有礼貌。于是他又去找那位修汽车的人说:“叔叔,请你借我一把钳子好吗?”那个人抬起头问:“怎么啦?木车坏了,我来帮你修理吧。”这个孩子由于有礼貌,使他不但借到了钳子,还得到那位叔叔的帮忙,把木车修理好。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如果在路上遇见相识的人,应该和蔼有礼地打招呼。在巴士车上应该让位给老人和幼童。在餐馆进餐时,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发出响亮的咀嚼声。在戏院买票,要有秩序地排队;有事情要麻烦别人时,不论是请教别人、要求对方办事或向对方询问,都应该和气谦虚;别人帮了你的忙,应该说声“谢谢”;交谈时,不要装腔作势,态度要自然大方,不要扭扭捏捏。别人交谈时不要打岔;不论自己有多高的身份,千万别摆架子,任何阶层的人都应该与人们打成一片;举动不可粗鲁,吐痰要“三思而后行”,说话要文雅一点,最低限度不说粗话,这些皆为礼貌的表现。时时检讨自己,改掉不良的作风,待人有礼,本身也会得益不浅。
有礼貌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