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廉洁


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深刻阐述了他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廉政思想,诸如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都被不少开国统治者奉为安邦治国之道。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可以说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所谓的仁者爱人及孟子的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廉政思想强调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历代有远见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吏的廉洁问题,把廉洁问题看作是关系到政权巩固、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管子牧民》篇说:国有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以礼、义、廉、耻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道德,成为历代儒家的重要政治伦理思想。而四德之中,处在核心地位。


 孔子曰:恭、宽、信、敏、惠,即统治者必须做到宽民、惠民和教民。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即凡治国者,必先安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儒家宗师董仲舒再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特别强调当权者要体察人民的疾苦。


孟子主张为官者为政也,为政者须慎独。即统治者要通过自我省察、自我克制来提高道德修养,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而又有机会谋私利的条件下,也能严于律已,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顺境逆境一个样。儒家思想历来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循循告诫各级官吏要修身正己,这也正是我们现代所提倡的干部要廉洁自律。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把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转换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使人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才能正确处理、调整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社会在于教化,人民在于引导,只要用礼和德来教化整个社会,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明白犯罪是行恶,人们就会自觉地纠正恶行。






1#


分享 转发
TOP
返回列表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