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和谐思想构成了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儒家道德思想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知道儒家的“德治”主义,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随着社会发展,道德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儒家思想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对于这个宝贵的遗产,我们更要努力的去学习。汲取“仁爱”的思想精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倡导“诚信”的道德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信”是五常之一,“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诚”具有最高的道德境界。诚信是儒家的道德追求。 继承“孝悌”的合理内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孔孟的孝悌思想是针对当时人伦关系颠倒的混乱局面,从解决家庭内部伦理关系入手提出的,强调各守其道,各安其分,用孝悌来规范、协调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孝是子女对父母之爱的品德,强调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扩展开来就成为家族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悌是弟对兄长敬重亲爱的品德,扩展开来就成为处理家庭系统中左右关系的道德规范。后来,儒家又把“孝”扩展到宗族、社会、国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只要人人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会太平。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