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仪 [复制链接]

1#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全面的直接和间接的表现,几乎包括了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所有方面;礼仪,是人类社会内部交流的基本语言,是人类与自然界交流的重要内容;礼仪,规范了基本的社会秩序和规则,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往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内容。礼仪,解决了交往(如问候、道别等)、信仰(如宗教仪式和礼节等)、公共活动问题(如会议、舞会、典礼等)等交流和秩序的问题。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合理的礼仪,应该恰当而科学地表达社会各个方面的真实需要。礼仪应该简洁有效,便于实行,不要繁文缛节。礼仪可以从权,根据不同情况,全面或简化地实行。一个社会,可以多种礼仪并存,但之间规定不能有本质冲突。



礼仪与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宗教等交融在一起,是他们的基本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礼仪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是社会情况的不同造成的,因为礼仪是社会的全面反应。即使同一个社会,礼仪也没有统一的和固定的标准。因为礼仪象道德一样,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变化的,不同人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缺乏基本的社会秩序,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社会发展水平不会太高。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会发生更多的误解、矛盾,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阶层、宗教或文化对立的社会,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一般指礼貌、礼节,而在中国乃是一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首先,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的总秩序、总规律。“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将天地万物的生长、位置、秩序、相互关系,都解释为礼所安排的。其次,礼是“中国文化之总名”与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礼仪乃至文学、艺术等结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与标志。礼是这一切的根本。再次,礼还是“法度之通名”,清代纪昀有言:“盖礼者理也,其义至大,其所包者至广。国家的法律,诸如礼仪法甚至行政法都可以通称为礼。礼又分为“本”和“文”两个方面,即所谓“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本”指礼的精神和原则,“文”指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礼仪。

礼仪的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原始礼仪,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一些习惯性行为,通常也叫风俗习惯,不过它不是风俗习惯的全部,而只是风俗习惯中有固定仪式的部分。第二阶段就是文明时代的礼。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它较之于原始礼仪已经灌注了浓厚的等级意识,它是国家产生后借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国家制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文明时代的礼渊源于原始礼仪已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所以关键在于原始礼仪是如何产生的。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往往是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 。由于礼仪起源于无声的手势动作语言, 频繁行礼的实践培养了中国人行重于言的心理。哑剧取得了中国礼仪的地位,而手势语同时又帮助演说家获得了成功。《庄子·天下》论百家短长优劣,深不以惠施善辩为能 ,说他“日以其知与人之辩,……不辞而应,不虑而对,篇(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 以为寡,益之以怪……是以与众不适”。司马迁描写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似乎也是伟大的人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 ,不善言辞是忠厚诚实的表征。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尽管千差万别,而在言行关系上却如此一致,说明这种言行观来自一个更早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礼乐文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