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的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1#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有一定的欺骗性。《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资治通鉴》
  孟轲拜孔伋为师, 曾经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 孔伋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 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 只谈仁义就够了, 何必要说利益?” 孔伋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 上不仁, 则下无法安分; 上不义, 则下也尔虞我诈, 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经》中说:‘利, 就是义的完美体现。’ 又说:‘用利益安顿人心, 以弘扬道德。’ 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司马光曰: 孔伋, 孟子的话, 都是一个道理。 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 不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 闭口不谈利, 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