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天下至诚。”“诚”是天地内在的、本质的规定,“诚者,天之道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儒家认为“诚”既是天道,也是人道。
从起源上来看,一方面“诚”与万物同生于天地之所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另一方面,“诚”是天生万物不可或缺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者。”天有诚性,天生之人应有其道。“诚”又是人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天诚无妄,人类效仿天地,当以天地之“诚”为“诚”,所以《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天人同调”“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之道”
现代人们提到“诚”,并不会去追溯它的源起,人们不会看到为什么“诚’可以使人顶天立地,而仅仅是世俗的去看一些在”诚”的品质下所收益的利益、金钱、名利。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一些企业,今天有承诺,明天会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