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用仁来修身,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仁”上,自然就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在为政篇“子游问孝”中,孔子就什么是孝,从反面划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在孔子眼里,孝再怎么做也不为过。里仁篇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从而告诉了我们孝是真情的、发自肺腑的、充满关爱的------孔子,一个从远古走来的人,他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冷冰冰的说教,他带着温情而来,他的言语充满着关爱,让你不得不与他携手而行

分享 转发
TOP
2#

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良心”这一概念的人是孟子。汉语里的“良心”一词,来自于《孟子·尽心上》第八章:“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由斧斤之于木,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在这里,孟子以牛山之木劝诫人们不要放弃了良心。孟子认为良心是人所共有的原本之心,是“天命下注于人”而形成的合乎天地之道的本性。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恭敬)、是非之心,这些都是人的良知良能,而它们也构成了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之端。可见在孟子等儒家哲人那里,“良心”与“天地”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他们所信奉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之上的。

如果每一位中国老百姓都能恪守天地良心的道德信念,在心底构筑起一座坚守道德底线的堡垒,那对整个国家与民族,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历史上的中国曾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教化之国,今天的炎黄子孙更应自觉地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让我们的国家以富强、民主、进步的清新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