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尚往来 [复制链接]

1#

当前社会给当官的送礼都当官的再利用权力给点好处也成为一种“礼尚往来”啊

分享 转发
TOP
2#

礼尚往来出自《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东方社会自古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正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或者叫,投桃报李。
  礼尚往来的意思是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回应对方。礼尚往来并不意味着要急急忙忙来不及地还人情,因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代都市人群,送出人情,送礼者多半不会在乎对方还什么,在乎的是礼尚往来之间建立的一种情谊。这种情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礼多人亦怪
  人,都不可能与世隔绝而独自生存,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人生几十年,谁都免不了求人帮忙或帮别人的忙,所谓不求人是自欺欺人的。求人的过程,免不了欠下人情债。
  孔子认为,人情交往,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才不会失礼。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虽不是交易,但总得讲点公平情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法则。中国人讲究“回报”,欠情还报,不管怎样加倍,都是应该的,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千百年来人情交往的金科玉律。
  于是,我们总以为“礼多人不怪”,倘若报恩能大大超过被帮的忙,那一定会受到他人的赞誉。
TOP
3#

从礼物的流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人变熟,熟人更熟,社会关系像一张大网逐渐被织就的过程,其实,礼物的流动是为了更重要的一个东西。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倡导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以礼的方式来交往,便会增进人情,增进社会的凝聚。所以,礼物,是一种以礼行为的规范物,目的是为了社会的整合。在送礼这样的日常行为中,人际行为就被社会规范化了,不会送礼,变成了不会做人,最后形成好像是只讲人情的文化。当礼品不是自然真情的容器,反倒成了应有之情的容器时,就会变得包装精美,腹中空空,只是背后利益的美化罢了。

TOP
4#

礼尚往来本来是国人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在有些场合就变味了。如行贿受贿人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的这种习惯,来掩盖收受贿赂的实质;瞅准他认为最有利的时机,来盯有缝的蛋;根据钱的厚薄程度,这个人的事情也就办好了,这就是所谓的“投桃报李”吧!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是有交往的。比如说朋友同事结婚,我们作为朋友,应该尽一点心意,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应该滴水之恩则当涌泉相报,只要事情合情合理,都是可以的。

TOP
5#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并且有“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之说。别人给你的好,你得记得,并且要报答别人的好。当然,并不是一定要别人先为你付出,才会报答别人。更应该主动对别人好,对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也要以礼相待。
TOP
6#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而且做到这一点也很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够更好的生活。但是如今“礼尚往来”有点被丑化了。很多人喜欢向比他地位高的人送礼以谋求仕途顺利、财源滚滚,并把这称之为礼尚往来。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了,人们似乎也慢慢接受了。但这是扭曲了中国文化中美好的部分,这已经让“礼尚往来”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了。

    现在的世界太拥挤、节奏太快,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彷徨。在此时,我们应适当的停下脚步,让灵魂跟上来,让文化跟上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