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这个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
广义的礼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的礼则专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历届等。《礼记。曲礼上第一》中有这样一段话:“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礼,才能决定亲疏和远近,判别确定和疑问,识别相同或不同,辨别对与错。这本书中还写有:“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娇不淫。贫贱而不知好礼,则志不摄。这段话的含义是:人有了礼就能平安,没有理就可能危险,所以礼是必须要学习的。礼能使自己卑微,而使别人尊贵,即使是底层贫穷的人也肯定是有尊严的,更不要说是富有和尊贵的人了,如果富有尊贵而又不断的学习礼,就能做到不骄傲,不堕落。贫穷低贱又不懂礼,那么他的志向肯定是不值一提的。”这些思想至今任深深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