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果不去深思,也就过去了,不会想到里面可能会蕴涵着深义。有时稍一思索,有时就会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就叫“留心处处皆学问”。比如,常常有人将端午、清明这些民间节日称为“礼俗”,认为是礼仪性质的民俗。但事实上礼和俗是有区别的。礼是在知识阶层以及上层社会流行的,对人有很强的约束性;而俗则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在民间广泛存在着,但没有强制性。
在古代中国,是先有“俗”,然后才有“礼”的。在孔子之后,经过子恩、荀子等学者的努力,礼学形成了一个博大的体系。礼不仅仅指国家典制,还包括个人的身心修为;礼不仅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君子的要求,是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