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义气的理解
讲“义气”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到底什么是义气呢?字典上的解释是:主持公道或甘于替人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这对不对或者说准确不准确呢?
《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可以说是“义气”的经典。关羽为了报曹操的旧恩,不顾军法处置,甘于替人承担风险,放走敌对方的首领,这于公道无关。人们说他是“义薄云天”:义气都高得顶上天了。这个故事的真假且不论,反正古代人们的崇尚是如此。
唐初的魏徵在其《述怀》诗中说“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人生重意气,生死且不论。”这里的“意气”就是“义气”。他为了报李渊待他的“国士恩”,甘愿“不惮艰险”甚至“生死且不论”,下到太行山以东地区去招降李密旧部。这也于公道无关。
在电影《龙蛇争霸》中,周星驰扮演的角色为了报其老大的恩,顶罪入狱。但后来却在狱中被其老大派人杀害。这更于公道无关,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牺牲自己利益。”
在评书《隋唐演义》中,最讲“义气”的是秦琼。他的“义气”,就是不顾当时的法律——因为当时的法律并不能主持公道——而施恩于那些“响马”们,甘于替人承担风险。这或许是主持公道,但很勉强,因为他本身是抓“响马”的。
在这些例子中,“义气”行为不是为了主持公道,当然有时也不与公道相背,而是为了报恩或施恩;甚至为了报恩或施恩而置法律于不顾或者冒着个人危险,总之是牺牲自己的重大利益。
那么,报恩或施恩而不牺牲自己的重大利益是不是“义气”呢?是,这叫“有情有义”或者“不忘恩”,只不过不能和“义薄云天”相比罢了。如果不但不报恩,而且还伤害对方,如《水浒》中的陆迁,则叫“忘恩负义”。
可见,“义气”和“公义”不同,“义气”就是报恩或施恩,为了报恩或施恩,可以不顾“公义”;所谓“大义灭亲”之“义”指的是“公义”。——所以“义气”是“私义”。“公义”和“私义”是“正义”的两个种类。在有法律的社会中,“公义”是靠法律来实现的;“私义”是靠“义气”来实现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既可能一致,也可能抵触,如何取舍,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