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谈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在当今日益高速运作化的信息时代里,忙碌的人们为了事业奔波于世。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众人久违的感动和对亲情的依恋。于是,人们从忙碌中驻留,回家看看父母,尽尽孝心. 科学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乃至自然界的亲情却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古有“百善孝为先”一说,这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颇有特色的道德尺度。人际关系需要和谐,首先取决于是否尊重周围其他人,尤其是尊敬长者。正如《孝经》中所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敬老并不是仅指敬爱自己的父母,而是要以同样的心态去尊敬周围的长辈.


纵观中国几千年孝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首先可以看出孝的两个方面,孝作为家族社会的精神基础,由于它一方面满足了维护家庭制度稳定、协调老少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统治者以移孝作忠的机制引以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历代统治者与社会民众的重视,对社会稳定、民众安乐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近现代,受到了怀疑批判与弘扬重建的双重对待。在我国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之际,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重振中华雄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孝文化,以资当代的社会生活稳定有序地发展,是仍然需要我们更深一步加以考察和探讨的。孝的一般含义是善事父母的古文字形和善事父母之义完全吻合。善事父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好好地侍奉父母。因而被看作是子女对父母的一个善行和美德。

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它是一切道德之本源,还是人们实践道德的起点。父母是自己生命之所出,是养育自己的人,因此,施爱施敬,当从亲始,这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试想,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肯亲爱,谁还能相信他会真心实意地报效国家。孝不仅是道德之根本与起点,也是一切教化之根本与起点,从而也是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与起点.
分享 转发
TOP
2#

     孝道可使父母真正安度晚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众所周知,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子女尽孝,才是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所在。至于经济负担问题,则非其重点所在。有些人认为使老人生活优裕,或者使老年人同住公寓,老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则使老人无寂寞之感,无后顾之忧,这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养老方式。此言又差矣!科学永远不能替代人情。亲情之温暖与可贵,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可替代者。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其中的幸福感乃发自人心深处,即使是再豪华舒适的老年公寓、养老院也不能替代亲情。一首《常回家看看》久唱不衰,不正是表达了老年人的的共同心声吗?
TOP
3#

孝道维护奴隶制度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孝道成为奴隶社会一个重要的形态,到了封建社会也是这样,它的功能逐渐在转化,到我国的汉代有所加强。汉代是经济发展的时期,为了维护小农经济,就用孝悌来维护,对父母应该孝,对儿女应该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敬他人,互相宽容,谦让的社会道德。 出门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
TOP
4#

孝道维护奴隶制度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孝道成为奴隶社会一个重要的形态,到了封建社会也是这样,它的功能逐渐在转化,到我国的汉代有所加强。汉代是经济发展的时期,为了维护小农经济,就用孝悌来维护,对父母应该孝,对儿女应该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敬他人,互相宽容,谦让的社会道德。 出门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