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正义


古人日:“立人之道日义,生人之用日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


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人的立身之道就是正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是利益。离开正义,进入利益之中,人就没有了立身之道;离开利益,进入危害之中,就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在生活中我们要处理好利于与正义。我们做人不能没有原则,而且我们要坚持原则,正义就是我们生活中要坚持的生活原则,一个人没有了正义,不能坚持正义,那他的人品将受到人们的怀疑或是在他的行为将可能会偏离正常的道德行为轨道。甚至是做出一些危害他人的行为来。


坚持正义的原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很有必要的。做人不呢不过没有原则更不能不讲原则。


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随着人类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狭小封闭的文化圈一个个被打开,人类在道德原则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


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就是适宜。义者,所以合宜也。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也就是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


讲到义必然要涉及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


   “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应该依归的人间正义,在市场经济中尤应大力提倡,以此来抑止见利忘义、赚昧心钱等道德沦丧之风。


儒家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社会以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的基本原理之间,看起来好象是矛盾的,但它其实恰恰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保障。如果没有基于的道德、法律原则作为底线,人们对利的追求就会是不择手段的、杂乱无序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受到损害必然是所有人的利。这样的市场经济决不可能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义的表现形式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如: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情谊如: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如: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等等。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意识到的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情谊,这三项。


提及义,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它们把义诠释的淋漓尽致,既包括了情谊的内容,也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行为。从多个方面来阐述“义”的内容。让我们在心情愉悦的同时又反思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义”的真实内涵和义的规范要求。让我们找到自己人格上的缺陷,提升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思想。


义在生活中同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的公义,补充法律的缺陷完善社会体系。净化社会生活环境。


分享 转发
TOP
2#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义以为上,“义以为质”、“见利思义”(《问宪》)、“见得思义”(《季氏》)孟子同孔子一样也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第二种观点,是重利轻义,主要代表是管仲、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管子说:“仓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韩非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讲仁慈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他说:“好利恶害人之情也 。”(《二难》)

  第三种观点,是义利并重,主要代表是墨家学派。墨子把爱私利、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他说:“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下》)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墨子强调二者的结合,或说义利并重。荀子阐述得最为深刻,他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人的物质利益,主张义利两有,二者都不能否定,但是,他主张“以义制利”,(《正论》)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辱》)

  早期儒家的“义利观”这个基本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重义轻利”,还是“先义后利”,关键是作为原则、标准的“义”必须正确,即符合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否则前提错了,一切就错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和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不同,“义”的具体内容往往也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在封建社会,贫苦农民不堪压迫,揭竿而起,从来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义”的,所以称“起义”、“义军”;但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那是“造反”,是“反贼”。

TOP
3#

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正义事业舍生取义。从茹毡饮雪的苏武到“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闻一多,许许多多的英雄一直为世人所景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首正气歌问世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心中,与史册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诗句交相辉映。就是在当今经济大潮汹涌的改革年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去年抗洪救灾中,有多少解放军战士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奋力拼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