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分享 转发
TOP
2#

姓名:李代玉;班级:新国10-1;学号:201005001838。

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就是廉洁。

TOP
3#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名节源于觉悟,腐败止于正气。
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