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我想,听到“孝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好事。全世界的人没有反对孝顺的,因为都是父母把我们生养,让我们可以成长的。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
虽然我们强调孝顺,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不孝顺的例子。那怎么办呢?的确,在《孟子》书上对于不孝有两种分类的方式。
第一种分类,就是当时很流行说的五种不孝。
孟子说:第一种不孝就是手脚懒惰,不去工作赚钱,不管父母的生活,因为自己懒惰喽。
第二种不孝是喜欢喝酒、赌博把钱给花光了,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三种不孝是怎么样呢,自己贪图钱财,爱护自己的小家庭,然后不管父母的生活。这三种不孝。
第四种是放纵耳目欲望,作奸犯科,到最后让父母觉得羞辱。别人就会嘲笑啦,你的孩子怎么坐牢去了,这些。
最后一种不孝是喜欢逞勇、打斗,我们讲的“好勇斗狠”,让父母陷于危险。因为别人打不过你,说不定放火烧你们家的房子,那父母不是很危险嘛。
这就是当时说的五种不孝。孟子为什么提这五种不孝呢?因为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啊。这个故事就比较特别了。
当时,孟子在齐国,他的学生问他,说:匡章这个人全部齐国人都说他不孝。那请问老师,您为什么还跟他做朋友呢?照理说孟子是儒家的代表,有一个叫匡章全国都说他不孝,那避之惟恐不及啊,为什么还跟他作朋友呢?孟子替他辩护,所以我们先说一下匡章的背景。
匡章所面临的是家庭伦理亲情大悲剧啊。怎么说呢?他是齐国的大将军,他的父亲也是贵族,不知道母亲犯了什么样严重的罪被父亲逼死了。死了之后,父亲还不让他安葬(母亲),就埋在家里马厩底下。匡章做(作为)儿子受不了,就一再跟父亲说,说母亲过世了好歹安葬吧。说了几次以后父亲生气了就把他赶走,几乎是断绝父子关系。所以匡章很难过,他不能孝顺父亲,也不能帮助已经过世的母亲。他就回到自己家中把自己的妻子儿女都送回娘家。为什么?他心里想说,我不能够侍候我的父亲,我也不要我的妻子儿女来照顾我。我觉得这样子我心里面比较好过,要不然我跟我父亲关系断裂了,然后我自己一家人还过得和和乐乐的,心中不忍。他是这样的情况。
所以孟子替他辩护。他说,前面说的五种不孝匡章犯了哪一种呢?都没有嘛,他只犯了一点就是忘记了儒家的一种想法就是“父子不相责善”,父母跟子女千万不要以善来一直互相责备。因为你要求行善的话是老师对学生,朋友对朋友要求行善。一家人他是命中注定一家人,你如果说你非要行善不可,你这样做是错的,到最后恐怕伤害了亲情。儒家是最重视亲情的。有时候两者不可得兼,你只好选择一种正确的态度。
所以,孟子是讲五种不孝是替匡章辩护,说明儒家思想他有他的原则,他不会随便被世俗上很多人说这个人不孝,大家说他不孝我就不理他。你要自己判断,他是怎么一回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