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方案引起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各种意见一时纷争不息。尽管北大的政策看起来无可挑剔,实施的程序认真、慎重,某些细则也较为严密周到,但它在教育伦理方面存在的缺失不容忽视。
教育伦理是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教学授业和教师言行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作为传道解惑、培养人才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教育兴旺的基因。教育伦理主要包括“有教无类”、“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独立思考”、“育德为先”、“知行统一”和“至乐向善”八个方面,其中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四个问题,正是选拔优秀学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校长实名推荐制”恰恰很难贯彻和体现这四个原则。
“有教无类”不仅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招生、选拔优秀学生不容背弃的规则。在今天,对孔子的“有教无类”可以宽泛理解,即无论是笨拙或聪明的、富人或穷人家的、居住农村或城市的孩子,都应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享受平等的学习、深造条件。贯彻这一教育公平原则,是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广出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教育道德的表现,甚至是教育机关起码的职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