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的教育思想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教育思想中,儒家教育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儒家教育思想也不是静态的、狭窄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覆盖面很广的范畴,具有包容性、延续性和浸透性的特点。如先秦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就包容了上古时代华夏族文化教育与夷狄文化教育长期撞击与融合而成的汉文化教育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汉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也吸取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学派的文化教育思想和经验;宋明时期形成的理学教育思想,更是儒家、道家、玄学、佛教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浸透了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官方与民间,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终点。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家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特别是《论语》中许多论述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强调了时时注意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则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要讲学习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强调要博闻强记,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并且注重去践履那些具有真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将知和行充分统一起来。另外,孔子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发挥他们不同的个人才能和特长。
TOP
3#

个人觉得儒家在教育上给人留下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是“有教无类”。孔子打破只有贵族子弟才有上学受教资格的特权,将知识与文明无差别的同等传播于平民子弟,并将这种做法固定为儒家的一种立家之传统,而使平民子弟直接参与到涉及其实际利益的春秋战国时期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运动之中,同时相当程度上为诸子百家做出了表率、促进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形成。从社会历史意义上讲,实际上这种做法为平民提供了一种参与现实政治构建的上升渠道,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而这种做法本身所反映的分享人类精神文明成果于每一个人的观念,若加之于社会生活领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权理论的东方式表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