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仁” [复制链接]

1#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翻读《论语》,可以发现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二字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2#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其道德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是人们处理各种道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也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其他的道德规范以及具体道德关系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展开和具体表现。

TOP
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人和人的相处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TOP
4#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人都有很多的定义,或者把人当作理性的动物,或者把人当作使用工具的动物,或者把人当作语言的动物,但儒家对人的基本信念则为:人是有感情的存在,是能跟外部世界感通的存在,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恻隐之心来体现的,心量也是无限的,不管遥远的星球,或者表面看来不相干的草木瓦石,我们的心都可以对其做出回应。从总的原则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人的心完全没有关联,我意识到了,我的心量接触到了,就和我发生关系了。“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即意味着我们在情感和精神上不能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了,程灏讲麻木不仁的人生要义,麻木不仁即人生最大的悲哀。如果不是麻木不仁,都可以与外部世界感通并产生恻隐之心。从这一角度看,儒家价值的来源,也就是孔子最核心的价值:“仁者爱人”,就有了生命内部的根基。仁的价值,引起很多的误会,因为仁在儒家思想中,是对他人有等差的爱,不是基督教的博爱,也不是墨子的兼爱,而是与他们有很大区别的等差的爱。[em0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