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毅——民族的脊梁 [复制链接]

1#

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盛气咄咄,五千年中华国学的豪气,离不开一种民族精神的支撑——毅。


传统文化曾一度遭到了历史的冲刷,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有一些似懂非懂的国人的攻击,尽管路途多厥,可如今依然回归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这就离不开一种顽强的精神支撑,而且这是一种极为高尚的顽强精神,它不仅反抗着外来的侵袭,同时它也承受着内在的诸多的不利因素,(这里不得不说一句:焚书坑儒没有埋葬儒家深邃浩瀚的人文思想,了化的只是书香浓烟,因为这些思想都已深镌于一个民族的脊梁上;文化大革命没有洗净中国知识分子的俗气,而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身就不俗气,他们的血脉中是关于坦然、自爱、坚韧、求真、向善爱人、向道等等一切人类优秀精神的鸿篇巨制。)

在自然磨难面前,“毅”,挺起他坚韧的脊梁,执着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文化苦旅面前,“毅”撩起他强劲的臂膀,执着于保护与传承优良;在民族危难关头,“毅”,抛开了满目疮痍,执着于追求民族崛起的希望之光;在大道泯灭的地方,毅同样没有退缩,依然执着着他的执着。
分享 转发
TOP
2#

“毅”的本意是意志坚定,包括自主的精神,独立的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强不息,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

人的毛病在于安于常规,习惯守旧。而不能奋起树立远大志向,以求从中挣脱出来。

如果一个人他安于贫弱,最终也只能是贫弱,自己安于愚昧,最终也只能是愚昧,如果一个人他甘心自暴自弃,这就是不能立志。

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自信的人,不因别人的攻击或吹捧而改变。不要因为许多人怀疑,就放弃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不要听任自己的主意而废弃别人的意见。

不要为了小便宜而损害大局,不要假借公正的舆论而满足私自的情欲。
TOP
3#

中国自古就不乏拥有有“毅”之人。古人读书十年寒窗,甚至“头悬梁,锥刺股”,之中的毅已经可以窥见一斑。孟母断机杼,孟轲尽孝道,用毅力克制自己,完成学业,终成有用之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千秋大业。直到现在,中国人民还是很注重毅。名校清华大学有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师范大学也有校训:刚毅坚卓。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延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