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孔子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孔子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提倡改良;把爱人之说推及于政治,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其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劳动人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的。
从字形看,这是一个会意字,金文中,上面一个侧立的人,下边的“二”,据蒋善国先生说“是重文的记号”,也就是说,也是说仍然是个“人”。字形会意就是:人与人相处就要“仁”。
论语中的内涵:“仁”是内在的,敏感的。“仁”是淡化自我,超然的,坦然的。“仁”是博爱,是施惠于人。
综上所述,“仁”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中,注重惠于他人,淡化自己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