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古往今来,许多前人一直在讨论仁义,仁义在心便有了做事准则。刘备凭借仁义有了将才,实现了报复,但又有许多先人如曹操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没有仁义可言,也获得成功。仁义到底是什么?我想仁义是一个人自己的信念,它侧重于对他人而非对己,因此不能只注重仁义给你带来什么,要注重仁义给他人带来的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2#

关于“仁”,最为后世推崇的观念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当然,“仁”还有其他解释,比如“克己复礼谓仁”。但是,不论仁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仁必然存在着一个对立面——不仁。什么是不仁?套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爱人者不仁”、“不能克己复礼者不仁”。至于“义”,则以孟子的阐述最为完备,其中比较著名的观点就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义是人们的“羞恶之心”,又说“义,人路也”。然而这些言辞不过是铺垫罢了,本质内容隐藏在下面的话语中。孟子在《滕文公上》里宣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此一来,“义”便被纳入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范畴,然后又被进一步阐发为一种单方义务,作为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所谓“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孔子及其门徒鼓吹“仁义”,除了试图用“仁义”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外,起码还有发挥其另外两个更加重要功能的目的。一是价值尺度。既通过鼓吹仁义,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而这种制高点就是精神领域的合法性。有了它,孔孟们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名正言顺了。二是识别评判。仁义就象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仁义君子,一边是不仁不义的小人。

TOP
3#

孔子说“仁者,人也”,“义者,宜也”。意思是人与人的相处,应该以人为本,看重人,注重人事的变化。不论爱人或恶人,都能合宜才是合理的态度。
 仁和爱看似相同,却不尽然。爱人是广泛的,只要是人,便不能不爱。因为爱是平等的,不应该有差别;仁则是有差异的,先从爱自己做起,以自爱为起点,
逐渐向外推展。而且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道德的名目,虽然因人、因物、因事而有不同,根本的原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