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灌水]如何运用企业伦理识别理论促进企业伦理责任履行 [复制链接]

1#
(一)促进企业建立科学的伦理识别体系
    企业伦理识别理论可帮助企业通过不同角度进行整体评价,从而确立正确的企业伦理形象,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施时,将企业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罗列,并逐一细分,制成评价表;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由企业、社会评论者、利益相关者分别进行评定;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不同评定者之间的差异;作出结论。当不同评定者评定结果差异不显著时,说明企业能够履行其应尽的伦理责任,其行为符合社会预期;如果不同评定者之间评定差异显著,则需作进一步的分析。假设企业在伦理责任方面履行得越好,则评定分数越高,那么,当企业自身评定高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评论者时,说明企业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企业的伦理责任意识仍需加强;如果是相反的结果,则表明企业伦理责任履行处于较高水平。
    在企业伦理识别理论基础上,运用心理测量、统计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评价指标,对企业伦理责任可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能促使企业明确其“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伦理责任,有效地把伦理责任纳入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之中,进一步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新形象。
    (二)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科学的伦理责任评价结果有利于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企业伦理文化氛围的形成。认可并执行企业伦理文化的成员会产生超越自我的信仰和价值观。在道德方面的空洞宣传和抽象的承诺只能形成虚无的企业伦理文化。员工对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伦理角色认识越是清晰,就越能产生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正确的伦理识别使企业能把握伦理责任的发展方向,不至于因伦理规范的软约束力转向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进而放弃企业的伦理责任。
    (三)促进企业将外部伦理约束转为自身行为准则
    企业伦理规范若要对一个企业发挥作用,就如同道德规范对个人发挥作用一样,需要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表现出道德行为之前,要具备足够的道德认识并产生道德情感体验。而要产生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需要个体主动学习,将外在的行为规范不断内化。
    企业经营者能否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和约束内化为管理企业的行为准则,唯一的途径便是通过加强道德认知,增强情感体验。而企业在将不同评定者的评定进行比较并思考的过程,恰恰是企业对伦理责任不断认识和内化的过程。只有这样,企业伦理责任才不会仅仅停留在社会呼吁的表面,才能与其他刚性责任一样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企业由被动服从转为主动发展
    由于企业对伦理责任的态度不同,因而所实施的企业伦理责任战略也不相同。有的企业采用被动服从型战略,通过付出较小的努力,履行企业伦理责任;有的企业则介于被动和主动之间,这些企业能够履行部分企业伦理责任,但不够积极主动,尚不能把企业伦理责任与企业经营发展统筹考虑,企业履行伦理责任主要源于外界的压力和竞争的需要;还有部分企业则能采取持续发展型战略,这类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利润,而是将企业伦理责任与社会利益、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履行企业伦理责任,并视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当企业经营者通过不同角度对企业伦理责任进行比较和审视时,能促进企业从被动地受社会规范限制向主动遵守行为规范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履行伦理责任的主动性。由被动遵从向主动约束的有力转换将导致企业在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经营战略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指导企业有序、和谐的发展。如只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被动服从,从长远看,会使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失去立身之地。只有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更新企业伦理内容,提高履行企业伦理责任水平,才能符合社会期望,达到时代要求,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