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然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令人担忧。
大学生礼仪教育礼仪修养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特定的为、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别人尊重、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和技巧。中国更是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在古代“礼”更是曾经与“法”共同成为社会调整的手段,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让人难以乐观:校园内各种不知礼、不懂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经出现。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但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却令人堪忧
/FONT>衣冠不整、迟到早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张口骂人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在宿舍大声说话、听音乐、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在图书馆、自习室手机铃声大作或大声说笑,情侣交往搂搂抱抱过分亲密,在网上论坛攻击谩骂他人等情况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大学生对上述不文明行为非但没有正确的认现了在价值识,还将其标榜为“有个性”、“张扬自我”的表现,对于不文明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体观方面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