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 [复制链接]

1#

仁义之道,恒久传之,从老子的《道德经》孔孟的仁义之理,到今天的法律的制定,无不要遵循这个“仁义之道”……


老子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意思是:失去自然的本体道,就会以公平公正无私的德行来保证;失去了德,仁爱成为主题; 失去仁爱,只好提倡正义,它所强调的是一种舆论的力量;舆论最终也不会有太多约束力,所以就规定为繁琐的礼法来强制人的行为;如果社会失道,仁义失效,堕落到只有靠礼的强制力来压制人性的时候,祸乱就要开始了。 〔比如现如今正被“八国联军”打击的“利比亚”〕


仁义之道的不同。
  夫王道者,讲求以人为本,有为而施,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
  夫霸道者,讲求以我为本,刚猛暴虐,有为而治,天下唯我独尊……
例如;当今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来华学习汉文化,释教,道教,儒教的文化已经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世界警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不断的奚落和打击,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为仁义大道正名
孔夫子的社会理想可以说和西方的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举贤任能,修信讲睦…..”说的是大同世界,不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吗?但是他的理想是没有被当时的社会接纳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个个讲的是王霸之术,要的是富国强兵,没有时间听他鼓噪什么“义”、“仁”呀!这样一个失意者,死后理想也没有被他的弟子实现,以王霸之术得天下的君王,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高祖刘邦可以“尿溺儒冠”;后来帝王们重视孔夫子了,把他尊为圣人,可只是重提“愚忠”、“愚孝”,在我们所以看到论语里并没有这么提。相反,还可以看到“君子事天而不事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要是“愚忠”、“愚孝”的话,孔夫子不应该离开鲁国,周游列国。不该再去求“苟我用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历代帝王,并不想实现他的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举贤任能,修信讲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虽然厌恶战争,可是,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祸乱即起,唯有实力说话。兵霸之道也并无好坏,好与坏分要看时间、地点、对象。汉武刘彻用兵霸之道打败匈奴是对的,可他为了巩固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阉割了儒家,却是让孔子的仁道之学说霸道了中华民族两千年!可见霸道也存在于思想领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