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语中的“仁”(四) [复制链接]

1#
    为仁由己。
    孔子认为,一个徒具人的形骸和自然生命的人,只是一个自在的人,而不是理想的人。人生的最高价值或终极意义在于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理想,此即“成仁”。孔子认为,成仁至易亦至难。说其至易,是说能否成仁,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达到道德理性之自觉,忠恕为怀,克己复礼,孝悌为本,并将此种美好的情感落实到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之中去,故其言: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叫做“为仁由己”。说其至难,是说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与考验。为达到仁的理想,关键是要立志求仁。故其言: “苟志于仁,无恶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了仁的志向,便要去躬行践履,做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为了仁,有时需要付出重大牺牲,甚至献出生命。所以孔子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对于成仁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孔门弟子曾参做了很好的说明,他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就是说,仁和成仁在一定意义上比生命还重要,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和庄严的伦理义务。达到此种境地,实践了此种义务,那样才能真正感到做人的神圣与庄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