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孝,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源远流长,它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沉淀精华。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人们在它不断演变中赋予它新的活力和生命。
孝,就是发自内心的尽自己所能让父母感到幸福,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一般是指孝顺、孝敬。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的前提应该是敬爱,先尊敬后顺从,最后奉养。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孝顺更应注重于实际行动和传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