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易经》象数与义理和文字与语言 [复制链接]

1#
《易经》象数与义理和文字与语言
  
         我们若想要彻底搞清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则应该回归到文字开始命名创建时期,即古人观天制《易》造字时期。今日揭示出来公告天下,以飨众人。
《易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故谓之象。”“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事毕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中国古人是用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设类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方法,试图说明天地万物及人的形成或演化过程,通过取象比类来达到彻底认识自然的这个目的的。
  象者何也?象以形容无形之气,古人称气或天为大象,无形之气为天,天之大象无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阴阳二气在天成为气象,有气象无形相并非真无,在地则形成为万物。天无形之体,地有形之体,地上万物有形体容易言说,有形言体,天上气体无形很难言说,无形言意。古人感觉气和天无形,用系辞语言无法言说尽意,因为系辞义理诠释语意很困难,所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象又有观摩模仿按照真实自然去作等其它引申之意,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言不尽意的困境,而设卦立象作为触类旁通诱发联想的辅助说明。
  古太极图和卦象(还有河图洛书)就是一本无字的书,卦象是事物的象征,位、序、时、数也,象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卦象在某一阶段过程中的顺序号。象数在《易经》中主要是为了表示天文历法内容关系,并非只是现在数学中的数字计算之义,或为进行占筮迷信活动所设。《易经》之数古人用得是非常灵活的,如一是具有多种意思的。应把象数视作纲要条目,具有以义理为内容的章节编排作用,分而言之,并非完全的先后关系,全面普遍正在同时进行,天地并建。因为同时发生在许多处,独乾不能以变,独坤也不能以化,同存共在时的相互作用才能变化。
  义理与象数是《易经》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互为辅助补充说明诠释《易经》内容关系的,观象辨数与系辞义理都是不可偏废,异曲同工。象数并非为占筮吉凶之所设所用,象数是为帮助阐述天文义理而设置的,象数也是表意的一种手段,即先有思想认识上的意图,然后才能制卦象形象数和系卦爻辞内容意义的。
  《易经》文字语言是具有表象形象性和象意双重性特点的,通过象的变化来达到表意目的的,象作为表意手段远比语言更为直接直观简单容易。古人立象言意,故卦爻系辞是离不开象的变化的,是帮助揭示自然内容的。中国古人的象意文化不只是言说,文字比言说更加接近符合自然真实,辅助完成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中国古人的象数则是具有这种不言而喻的目的,而且胜过多少语言的作用,象不是语言作为书面文字比语言更直观直接。
  自然是诚信无伪的,每一种物质都对应于另外某些物质的各种不同有效反应,这就是它们的无声的语言,它们通过事实现象已经告诉了我们它们具有怎样的一种情况。象中有物不言而喻,象是非常简单直观的,无须语言支持也是能够独立存在着的。中国文字并非抽象,是非常的形象表象,更加接近实际实在事实,而且是具有运动变化着的内容。临摹取象自然,成为真实自然的描述,区别在于真实自然具有活力。象不是语言,而且有语言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意义,自然清晰透彻一通百通一目了然,语言则好象是笨拙的。解释说明就好比翻译,将认识到自然中的物质变化的情况翻译成人类语言,让人们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由语义再转化为语用的意向来指导行为。
  中国人在远古还没有创建文字以前,一切知识和讯息都是以图形来表示的,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和其它为辅的汉文字。象中有意义,本义象即气之象,气象为易之大象。引申义象为物之象或包罗万象:天文历法、地质地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等以类万物之情。我们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象,象者象物、象事、象形、象声、象意的指事会意形声等文字。指事会意字特别耐人寻味,一个字成为一句话或一篇文章。
  象形象声是传达意念指示手段工具,意是企图试图,是手段不是目的,象意达义才是目的。意为求义,通过象形象声指事以达到会意。会意之义不在字内,而在字外,会意则不需要再说什么,而就能明白的。意为言中之意,义为心中内容之义,言中意得通过心中内容义才能生效,心中内容之义得有图象或其它印象。
  中国古人向来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名可名、非常名”是典型的言不尽意的意境。中国人是从说文解字、辨名析理、顾名思义、得象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得鱼忘筌的实际辞源性内容上入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应该认识把握本义之象,得象忘言而得意忘象,表意尽义,意中有义,意在索义得义,“言不尽意”的义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实质内容。
  游于物外,论道理不必拘泥于各种具体质料,进而才会从宏观整体认识把握,概括才会发现基本性质,求其事物中的意义才是人们认识上的最终需求。象形或象声不是中国古人的智慧,而是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待事物实事求真的态度,象意求义才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以达到触类旁通一览无遗,天下所有之事能毕矣。
  中国文字的形是第一位,形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是一种形状上的存在,形即是表示意义的。象的意思是为了描述形的,象是人类精神意识活动,形是自然物质存在,而义则是关于为什么会存在的内容,是对自然物质形态的存在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认识,是对自然的实质本质进行最终的理解认识。
  功能属性只能从义上来考虑才会理解认识,在形态上是看不出来的,如道是很难名说的。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神似可以得意忘形,形似非常直观的表现,神似必须加以思考,但也是必须通过形似手段来逐渐达到目的的,因形表意来达到示义效果。以形传相,以象传神,神为意义,心领神会,神会心知,心知事明。文字上的义并不是真正的义,只是意而已,真正的义在自然当中,由意或义到物质内容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谁要想彻底理解认识自然,那么必须得回归的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应该到实际事物当中去寻找才具有真实可靠的意义。
  我们不仅应该理解文字之意,而且更应该理解造字者的心中之意。即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于书本文字的理解上,而是应该通过文字来充分理解作者的用意目的企图动机。我们还更应该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所处于的当时历史背景情况,到与真实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关系当中去,这样我们才会充分的理解作者的企图动机目的,才会准确的把握理解作者语言所具有的真正意义,这才是文字的真正用途,而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纠缠上。
  中国人的文字仍然保存着某些象形会意等本质性意义,因为汉字本身就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思想内容。例如当我们阅读一篇充满生字的文章时,尽管生字我们不认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型和联系上下文而通晓文章的意义,即望字生意望文生义或顾名思义。我们通过现在的字形还可以窥见古人造字时的讯息,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我们并非专门咬文嚼字,因为汉字属实具有这种功能,虽然汉字几经变化其本义仍然依稀可见,利用文字的结构形态来充分的表示对象事物的意义传达或理解,尤其是形外之意。
  文字书面语言就是白纸黑字,是一种表示意义的符号或记号代号,书面语言是以符号为记载讯息的。书面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进步,它祢补了口语表达不完全和容易丢失内容等缺点,因为它能系统全面积累承载存储大量更多的讯息。毫不夸张一点讲,字里乾坤有天地,天地里面见实情,如果读懂关键性的一个字,就如同读懂一篇文章,或者能够帮助将整个自然内容全部理解,这就是汉字的特点。如果知道了天地变化的内容,则是不需要太多文字说明的。其实古人在造字时已经留下答案,只不过是我们没按照古人的思路来思考而已。中国古人语言的根源初起是极为简单的,后来随着误会误解才越来越复杂。
      《汉字通易经》、《从人字说起》、《信仰字中寻》萧启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